火星空间站华晨宇(火星空间)
这个预警机制可以有效指导各地煤电的规划建设。
在全世界通缩的背景下,伴随着日本与德国等制造业大国市场份额的整体减少,我们却逆市增长并达到历史最高标准。眼前我们面临的诸多困境,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每一个人都应该是拥有足够信息积累,并且持公正立场的参与者。生活中,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如此大的行业体系,如果打破国界、学院、地域、行业、技术路线等的原有框架,成立大批由各专业人才组成的智库,采取政府及企业采购的模式,通过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专业的组织监督专业的组织这样相互交叉与检验的模式,使得相关政策的制订、企业发展路线的规划、行业扶持力度与方式的把握等各种复杂的碎片化信息,得以快速梳理,或许可以尽最大可能提高效率,减少误差。但是与政策制订者,执行者,参与方的综合能力不足,也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确信:行政干预、企业自我变革与市场培养并行,是一个可信的进程。
我们也正在通过数十年的努力,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于电力这样一个关系到国济民生的行业,足够的专业素养是其长期安全健康发展的基础。3、现代配电网多元用户供需互动用电技术随着配电网可再生分布式能源发电的高比例接入、大容量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普遍设立,电网负荷峰谷差更加难以调整,传统的被动型配电网将难以适应这些新的需求与变化,需要采用主动配电网技术解决现代配电网建设中遇到的新问题。
未来水电发展重点将在高坝工程防震抗震技术、超高坝建设技术、大型地下洞室群关键技术、流域梯级水电站联合调度运行技术、环境保护、移民安置与生态修复技术、数字化、智能化等方向。继续开展特种煤燃烧、结渣和沾污等特性参数研究、锅炉适应性研究。(八)系统能效提升技术1、多能源超大系统协同增效及综合能量管理技术能源系统要充分利用信息时代处理大数据优越性,力争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能源系统协同优化设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超高坝建设技术我国200m以上超高坝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滞后国外20~50年。
国家能源局刚刚批复了20个示范项目(1)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是目前商业化程度最高的一种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主要采用导热油作为传热工质,通过油水换热器产生过热蒸汽,推动汽轮机发电。重点研究以电网为主干、涵盖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综合能源电力系统仿真技术;示范应用可再生能源制氢工程。
欧洲6MW海上风电机组已形成产业化并批量安装,8MW海上风电机组进入样机试运行阶段。中外海上风电厂家、项目介绍2016年6月,西门子与歌美飒签订约束性协议,合并双方的风电业务以打造全球风电市场的领先企业,尤其在海上风电项目上,西门子领跑全球海上风电市场。2020年,建成以褐煤低温干馏为基础的煤电化工一体化示范工程。一、发展现状(一)燃煤发电技术领域发电技术和装备不断向高参数、大容量、高效及低排放方向发展,锅炉及汽轮机的制造和运行控制技术取得长足进步,总体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碟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是通过斯特林循环或者布雷顿循环发电的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其光学效率可达到90%,吸热器工作温度可达800℃以上,系统峰值光--电转化效率可达29.4%。2015年3月,国内首个10MW线性菲涅尔式聚光太阳能发电示范项目落户甘肃敦煌,将成为我国首个采用线性菲涅尔聚光太阳能发电的大型集中式电站。(四)高效清洁火力发电技术发展高效、清洁、低碳的燃煤发电技术与清洁的燃气发电技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需要。但风电与光伏发电的间歇性与随机性特征,难与适应电力生产消费的同时性要求,全国范围内部分时段存在弃风、弃光问题,需要在大容量储能技术在核心指标上取得重大突破。
(四)水利发电领域高坝大库、大容量、长引水洞、大型地下洞室等总体技术走在国际领先行列。光热电站一般在50MW以上开始体现规模效益。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小型反应堆技术研究,但一些关键设备制造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2020年,掌握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动态运行和控制技术,示范应用于北方城市集中供热、沿海海水淡化等。在微型燃气轮机方面,微型燃气轮机主要用于冷热电联供系统,属于分布式能源系统,从目前使用情况看设备系统可靠性高,维修成本低,使用寿命长(20年)能源利用率高(热电综合利用率为75%90%)。
尚处于发展和推广阶段。国际上,意大利于2003年开始进行连续性试验测试研究,2010年底,5MW阿基米德熔融盐抛物面槽式太阳能发电站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建成,并于2011年10月投入商业化运行,集热器出口熔融盐温度为560℃,汽轮机入口蒸汽参数10MPa/545℃。(九 )基础性、前瞻性技术研究1、电工新材料电工新材料是电气工程学科发展的基础,电工新材料的电磁等特性直接决定了所生产的各类电气装备的性能和水平,传统电气装备受电工材料电磁参数等限制致使其发展受到制约。重点突破CFB锅炉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进一步提高CFB机组发电效率,到2017年掌握CFB锅炉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2020年完成600MW等级超超临界CFB发电机组初步设计,效率和设备利用率达到同等级别煤粉锅炉水平。水电机组及金属结构技术方面,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已实现跨越式发展,具备了自主研制大型水电机组的能力,核心技术的开发和关键部件的制造达到了国外同等水平。重点研发重型燃气轮机的试验验证平台。
3、模块化小型核反应堆技术小型堆具有安全性高、适用性广、占地小、建设周期短、投资低等特点,在发电同时可为工业供汽、城市供热、海水淡化提供蒸汽,实现电、热、水联产;也可应用于海岛、海上平台及大型船舶。重点研究以空气为气化剂的气化炉以及与其相应的IGCC系统,2017年,突破低阶煤干馏关键技术和设备,完成IGCC+CCUS技术和煤基多联产IGCC电站的可行性研究。
成为继俄罗斯之后掌握运行中的快中子堆技术的第二个国家。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0kW微型燃气轮机研制已取得重大突破。
重点突破主动配电网规划技术、配电网与用户互动技术、高功率电动汽车充电的配电网适应性技术等。这标志着全球装机最大的塔式熔盐光热电站正式实现商业化运转,该电站因其采用领先的塔式熔盐技术,配10小时储热系统,首次在百兆瓦级规模上成功验证了塔式熔盐技术的可行性,而成为光热发电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六)燃气轮机发电领域重型燃气轮机的引进和自主研发使我国在燃气轮机设计、制造、燃烧等基础领域取得进展,但燃气轮机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国内发电用燃气轮机设备严重依赖进口,国际先进的G/H、J级重型燃气轮机初温已经达到1500~1600℃,简单循环发电效率达到40%~41%,联合循环发电效率已达到60%。2020年,掌握环境保护、移民安置与生态修复等关键技术,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妥善处理好水电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合理开发水资源和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功能。完成超高坝安全性评价方法与安全标准、高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标准、超高土心墙堆石安全评价方法与安全标准制定。2016年3月,国内首座碟式太阳能发电示范电站落户铜川,中航工业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碟式太阳能实验基地建设现场,50台碟架发电设备主体安装到位。
重点研究直流组网的理论和技术,2020年开展示范应用西部多可再生能源基地直流网及送出工程的前期工作。智能电网技术体系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等多个环节。
示范应用智能用电、电动汽车充电及电池梯级利用工程和新型电能替代设备。未来研究方向重点研究提高各种无线输电效率的技术优化措施、提出技术解决方案和工程方法;试验应用不同应用场合、不同应用方式下的无线输电的原型试验装置或示范系统。
(一)智能电网技术智能电网已经成为全球电网发展和进步的大趋势,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1、源端综合能源电力系统关键技术我国国民经济和能源电力发展面临严峻形式,化石能源带来严重雾霾,急需大规模、高比例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到2020年,形成具备8MW及以上大型海上风机制造能力;突破海上风电施工和建设、并网运行关键技术;建成海上风电全景监视及综合控制系统。2、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技术与装备我国在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总体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国内已有金风科技、华锐风电、联合动力、湘电股份和海装风电等厂家完成5MW及以上大型风电机组的吊装和试运行。1、700℃超超临界的关键技术700℃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的发电效率接近50%,可比600℃超超临界发电技术高4%。
2、无线输电技术无线输电距离越长,输电效率越低,技术难度也越大。十三五期间,需要研究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规划技术;重点突破适用于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技术,以及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控制技术等。
(三)全球能源互联网技术全球能源互联网技术是基于清洁能源主导、能源消费电气化和全球配置能源资源的思路,解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在空间和时间上扩展的前瞻性技术问题。已耗资15亿英镑的伦敦阵列绵延20公里,装备175台涡轮机,加强了英国在全球近海风力发电领域的优势地位。
Gemasolar的熔盐蓄热系统可在没有阳光的情况下持续发电15小时,夏季电站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供电,是世界上第一家实现全天供电的商业化太阳能光热电站。2013年7月4日,全球最大近海风发电场--英国伦敦阵列(London Array),在英国东南海岸开始运营,装机容量630兆瓦,采用了德国西门子SWT-3.6-120涡轮机(3.6MW),安装地点是距离海岸20公里的海面上。